关键词 |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
面向地区 |
两化融合贯标后,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什么优势吗?
贯标的企业通过对体系的有效运行,能够加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收益的大化。同时,也能获得后续政策和专项的支持。
明确方向:
1、能够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
2、明确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方向;
3、明确两化融合建设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建设。
团队建设:
1、构建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理念的信息化团队,明确人员角色、职责及考核指标,使团队人员具备快速、责权清晰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水平;
2、全员两化融合意识提升;
3、相关技术与业务人员化水平能力提升。
可以说,两化融合贯标的评定结果采信,在供应商遴选与评价、销售授信、招标投标、金融机构投融资、社会组织的企业评奖评价、中央企业信息化考核、资质认证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其他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有何不同?
都是一套管理体系,可相互借鉴。区别在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定位属于战略层面,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都侧重于某一领域,其管理对象相对固定,目的在于规范特定领域的管理。
两化融合与企业做信息化项目建设有何不同?
企业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时,主要通过同行及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确定自身的信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求,信息化建设时,更多关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部署和应用。
两化融合是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通过竞争优劣势分析等工具和手段,识别、确定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为获得这些可持续竞争优势而打造企业需要提升的新型能力并将能力需求量化,并建立了系统性的职责和资源管理机制,监控、考核、纠正和改进机制等。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标准化于2017年发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2017》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要素,为企业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2017》标准的发布,对于企业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还可以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提供更加有力的竞争优势。
此外,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信息安全也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2017》标准中也包含了一些关于信息安全的规定,这为企业保障信息安全提供了一些指导意见。
从2014年开始,在工信部推动下,由各大型企业、行业率先开展两化融合体系,贯标工作,通过3年的工作开展,贯标企业已达5000余家,计划2018年、2020年分别完成1w、5w的规划。
两化体系贯标给企业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亦给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的迈进。
成为中央和地方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成为行业组织创新服务的重要工作载体。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所有行业企业,电力、石化、机械、纺织等行业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和方法论,按照行业需求和特色研制行业实施指南,推动行业内企业贯标达标,与此同时,整合行业资源,总结提炼成果和经验,研究形成行业共性解决方案,成为指导和推动行业中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
助力企业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转型升级。
培育信息时代第三方服务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方面引导组织在应用高新技术实现转型发展方面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也在逐步和推动传统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快拥抱信息时代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催生在信息网络条件下实现服务资源和产业交汇融合、提供围绕解决具体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新业态新模式,为培育形成信息时代的第三方服务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兴原认证中心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CNCA)批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CNAS)认可的具有核工业背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可颁发带有IAF国际互认联合标识、CNAS认可标识的认证证书。1996年,“兴原质量认证中心”由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全额投资设立,“兴原”意指“振兴原子能”。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立足核工业、服务全社会”的宗旨,积极履行“传递信任 服务发展”的责任,深耕行业二十五年,认证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关键发展指标居认证行业前列,连续多年保持A级机构评级!兴原认证中心为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理事单位;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核能行业协会理事单位;北京信用协会会员单位;中国节能协会碳交易产业联盟理事单位、碳中和服务工作组成员单位。通过多年的发展,兴原汇聚了近2000名的审核员、评审员及队伍组成的团队;形成了以北京总部为中心,下设2个事业部、7个分公司、9个工作站的市场布局;现有认证客户2万多家,涉及各行业,遍布国内外。
成都本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热销信息